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更是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为优化营商环境,清城区纪委监委聚焦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纪检监察工作切入点,充分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深入思考、守正创新,推动清城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让企业得以安心经营、聚力发展。
“铁拳”惩治腐败,以查案清除企业发展“绊脚石”
区纪委监委聚焦执法监管、项目审批、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采取领导包案、“室地”联合办案等有力措施,对“吃拿卡要”、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以“零容忍”态度斩断侵害营商环境的“黑手”。
严打“蝇贪蚁腐”,让企业不再“避之不及”。区纪委监委坚决亮剑东城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执法人员“吃拿卡要”破坏营商环境窝案,深挖彻查朱记其等6名执法人员多次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和娱乐消费,并“要挟勒索”管理服务对象结账等问题,涉及运输企业10多家,涉案金额13万余元。1名运输企业主反映,凡是朱记其等人的电话都不敢接听,“晚上只要一接到电话,没有大几千块都下不来”。辖区内部分运输企业主避之不及、苦不堪言。区纪委监委以这起窝案为切入点,不仅严肃处理相关人员,更推动东城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全面自查自纠,完善执法流程、健全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吃拿卡要”等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如今,东城街道执法人员严格依规依法办事,运输企业主无需再为应对不合理要求分心,得以全身心投入经营,部分运输企业主主动反馈,“现在营商环境变好了,可以安心经营生意了!”
粉碎“官商同盟”,打掉盘踞一方的“地头蛇”。区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龙塘镇原党委书记邓军红、原镇长林建文等人与社会老板形成“利益共同体”的问题。邓军红、林建文分别多次收受犯罪团伙贿赂,允许犯罪团伙假借利维石场复垦复绿之名,在利维石场矿坑填埋建筑垃圾夹带生活垃圾约60万立方米,时间长达1年多。还将政府工程监理、教育党建、废土废渣拍卖等项目分给向他靠拢、向他输送利益的社会老板,严重破坏当地营商环境。邓军红、林建文以及相关涉案人员被查处后,纵横当地的“政商圈”被彻底打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行为被有效遏制。不少企业反馈,“龙塘镇营商环境变好了,愿意重新回到龙塘镇投资兴业。”
破除“医疗围城”,斩断长期固化的“利益链”。清城区人民医院原院长李铭琼担任重要岗位13年期间,与药品配送方、工程项目施工方、耗材供应商、医疗器械商形成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萝卜坑”招标,规避招投标等形式为特定企业谋利,造成不正当竞争。其中,2名涉案社会老板行贿李铭琼长达7至8年,通过长期向李铭琼行贿,牢牢占领医院耗材供应前列。上述行为严重损害其他供应商合法权益,严重破坏营商环境和行业风气,对医疗系统公信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区纪委监委坚决亮剑、严肃查处,不仅对李铭琼及相关涉案人员追究责任,更以此为契机深化医疗系统全面整治,切实维护医疗行业的公平秩序,让营商环境在阳光下持续优化,为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清流。
巡察“利剑出鞘”,以巡察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
紧扣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清城区充分发挥政治巡察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监督优势,对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6个服务企业的核心部门开展巡察,结合被巡察单位特点和核心职能,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关键少数,紧盯重要岗位,深挖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隐形问题、本质问题和深层次问题,着力打通优化营商环境的“中梗阻”,发现并推动整改突出问题107个。
“政府的专项奖补资金到位了,给我们企业减轻了不少资金压力。”一位收到“小升规”奖补资金的企业负责人说道。清城区持续加大巡察整改跟进力度,强化边巡边改、立行立改,及时将巡察发现问题移交被巡察单位,督促被巡察单位立足职能职责、履行主体责任、迅速整改落实,撬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向发力。针对巡察发现的全区54家企业“小升规”等多项专项奖补资金发放不到位问题,推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对接,累计向49家企业全额或部分划拨奖补资金486.41万元,并建立“小升规”培育库,定期跟踪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用好用活用实惠企政策。
针对工业项目审批长期存在“环节多、流程长、落地慢”的痛点,推动区发展和改革局推出工业类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创新“全程代办+模拟审批+容缺受理”机制,企业从签订土地合同到获取施工许可证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项目开工周期平均压缩60%以上,真正实现“签约即开工”;针对办证窗口服务效率低、号难取事难办问题,推动区市场监管局开通微信小程序预约号,成立综合审批服务中心,优化线上线下两个群众办事途径,提升行政审批办理效率,让群众办事更加顺心满意。
“我们将持续推动派驻纪检监察组把巡察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压实整改责任,持续开展近距离、常态化监督,确保各类监督发现问题真改实改、不挂空挡。”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监督沉下去,问题才能浮上来。区纪委监委坚持深入一线面对面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深挖制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堵点、痛点、难点,全力助力清远长隆项目平稳落地。
位于清城区龙塘镇的清远长隆项目是广东省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达300亿元,是清远建市以来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为加快推动清远长隆项目落地,区纪委监委聚焦项目审批、服务配套、环境整治等方面,强化协同联动,压实部门责任,打通项目推进“中梗阻”,全方位全链条护航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聚焦审批效能,打破“壁垒”减流程。紧盯园区待办事项多、程序长等问题,区纪委监委把清远长隆项目纳入“百千万工程”监督清单,采取片区协作、部门联动、“室组地”联动等方式开展协同监督,督促龙塘镇政府和市场监管、住建、水利等有关部门联合“把脉问诊”,实行“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制”“不见面审批”等模式,通过证明材料重复利用、“相同事项合并归一”“小类事项整合为一”等方式,提供上门服务等举措简化审批环节和手续,推动合并同类事项16项、取消不必要办理的证件4项,切实打破部门掣肘,捋顺办证程序,实实在在化解办证难题。
紧盯政务服务,精准发力解民忧。聚焦政务服务领域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区纪委监委通过约谈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提醒函、现场走访调研等举措,推动区市场监管局开设了“企业开办专窗”,实行容缺办理机制,累计核发园区及周边餐饮服务业、旅业住宿业执照160个,食品经营许可证4个,各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23台(套)。
优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质效。围绕清远长隆项目周边环境整治方面,区纪委监委指导龙塘镇纪委对周边绿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主干道优化提升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开展“回头看”,发出督办函6份,累计发现并推动问题整改269个,对问题整改不到位产生不良影响的通报批评4人,约谈2人,调整岗位1人。推动周边停车资源整合,充电桩停车位、服务区、公厕等功能区优化完善,解决金沙水圳灰沙基段渠道淤积、灌区黑臭水体问题,惠及金沙社区10个村小组、群众4000余人,群众纷纷点赞。至今清远长隆项目已正式开园半年,预计每年吸引游客超过500万人,将为清远经济社会提供重大发展机遇。
“区纪委监委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监督,以监督实效护航重大项目稳步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