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南埗一块14亩集体土地,依照今年第一季度市场行情上‘三资’交易平台公开竞投,预计年租金可从15年前的3000元提高至50万元,大大增加集体收入;大冲村37亩返还地得到盘活,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产生1.15亿元经济效益……”谈到村集体资产盘活后,通过“上平台”进行公开招标的效果,现任清远市清城区洲心街道南埗社区党委书记不禁喜上眉梢。
南埗社区“三资”交易上平台的推进,是清远市清城区深化运用片区协作办案机制,从严查严治基层“小官巨贪”入手,强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主责部门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探索实践。
收到侵占集体资金等问题线索,片区协作优势互补高效推进案件核查工作
清城区委巡察机构对洲心街道南埗等村(社区)开展巡察中,发现关于原南埗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国光涉嫌监管职责缺失,造成集体资金流失问题线索。随后,巡察组将该问题线索移送区纪委监委。
针对该案件涉及房地产公司、三旧改造和征地拆迁项目、涉案金额巨大等问题,清城区纪委监委综合分析研判杨国光问题线索具体内容、办案力量分布等实际情况,立即启动片区协作办案模式,明确由第二纪检监察室牵头,第三派驻纪检监察组协助,片区内洲心街道、横荷街道两个镇街纪委配合查办,深入推进案件查办工作。
“片区协作办案最大限度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有力破解人员不足、熟人社会干扰等困难,有效增强了办案权威、形成震慑、消除干扰,打破了以往单打独斗、力量分散的局面,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监督合力。”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查,杨国光利用担任洲心街道原南埗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职务便利,在协助实施征地拆迁的工作中,不仅没有为在村中投资兴业的公司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反而以“协调民事工作”为由,多次向项目方索取巨额“协调费”。
针对该案涉及的拆迁户及青苗补偿款村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街道纪工委“贴身”监督熟悉情况等优势,组织纪检干部逐一走访、逐一核查,发现其通过变造会计凭证的方式,在会计账户中虚套拆迁及青苗补偿款的问题线索。专案组循线深挖、层层推进,发现杨国光伙同3名村组干部(另案处理)以虚列支出、支出不入账等方式,侵吞村集体资金等问题。
此外,杨国光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4年7月,杨国光被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该案共立案10人,留置2人,主动投案3人,涉案金额近6000万元,在当地形成强力震慑。
“该案暴露出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资产交易不公开、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个别镇街也存在,反映出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的共性问题,需要从区级层面推动找准症结、举一反三、健全机制。”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由点及面,从个案查处推动标本兼治,成为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
深挖“病灶”、找准症结,强化类案分析推动以案促改促治
针对该案发现的问题,清城区纪委监委加强案件剖析、摸清村(社区)情况、农村集体“三资”情况,充分发挥室的“统”、组的“专”、地的“熟”优势,片区协作推进以案促改促治。
“案件的查处暴露出你单位存在个别村(社区)‘一把手’权力缺乏制约和有效监督、权钱交易现象突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力等问题。”清城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针对案件查办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要求洲心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把手”教育管理,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为深化同级同类教育,清城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深入南埗社区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剖析典型案件,同步推动全区8个镇街1063名村组干部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杨国光等相关案件表现为村组干部枉顾纪法、以权谋私、监守自盗,根子在于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失管失控。清城区纪委监委从摸清农村集体“家底”入手,由分管班子成员牵头,派驻纪检监察组为副组长,8个镇街纪委形成4个片区,协同区农业农村局、镇街农办组建专项监督工作小组,逐村推进、全覆盖推进全区116个村(社区)清产核资复核。
“请问你们村集体收入有多少?有没有集体资金流失的情况?麻烦把村集体签订的合同、村委会资产台账、银行流水等资料拿出来看一下……”在南埗社区会议室内,专项监督工作小组通过“三问一访”、“一书两核”、“五个比对”、“数据透视”等四大工作法,对村集体“三资”开展“地毯式”清产核资复核。
全区共核查信息4.3万条,发现漏项资产资源和交易信息5500多条,录入信息2.5万条……全区116个村(社区)清产核资复核工作有序铺开,最大限度摸清家底、最大限度公开公示、最大限度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针对监督发现的隐匿资产合同、“白头单”入账、资产交易不公开等问题,由派驻纪检监察组约谈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推动摸排村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村委会、村小组集体收入记账情况自查自纠,督促全区各村(社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查,整改超长期、超低价、未经民主表决程序等问题2640份,为村集体增收2640万元。
推动主责部门深化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努力实现监督与整改、治理一体贯通
片区协作联动办案,要着眼一体推进“三不腐”,坚持把以案促改促治贯穿案件查办全过程,做深做实做细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在推动案发单位整改的同时,带动全系统全行业全领域的整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杨国光案件的查处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针对案件查办发现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我们深化与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联动协作。”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清城区委高度重视,区委主要负责同志研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强力推动“三资”交易上平台,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健全“三资”交易机制。清城区纪委监委完善信息共享、情况互通、定期会商等机制,将“三资”交易上平台纳入日常监督和巡察监督范围,对平台交易率低的镇街发出《提醒函》,压紧压实责任,持续深化专项监督,坚决铲除“蝇贪蚁腐”滋生土壤和条件。从数据上看,通过强力推动村集体资产上“三资”平台“阳光”交易,今年来,推动资产上平台交易518宗,成交314宗,成交金额2.86亿,产生溢价1570万元,溢价率5.8%,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清城区纪委监委推动职能部门出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征地拆迁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努力实现监督与整改、治理一体贯通。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规范片区协作办案机制。”该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强化区镇纪委统筹联动,在片区内统筹力量、统筹任务,纪检监察室指导镇街纪委线索处置、案件办理并负责审核把关;纪检监察组可以统筹指导镇街力量组织开展专项监督,形成配合协作工作格局。同时探索优化线索分办机制,清城区纪委监委简易线索可以交办下去,镇街纪委疑难案件提上来,充分调动片区协作工作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坚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