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典型风范 > 正文

用生命抒写青春的华章

来源:   发布机构:清城纪检监察网  点击量:次  日期:2009-7-23 14:00:00   


——追记长沙县金井镇纪检干部汤杨烈士
   2月18日上午,星城长沙一直浸润在毛毛细雨中。一大早,人们冒着风雨来到殡仪馆送别救火英雄汤杨。前来送别的有省纪委监察厅、省司法厅以及长沙市县乡的各级领导,有英雄生前的战友、同学、同事、朋友上千人。而在长沙县的星沙、金井、福临等英雄生长与工作过的地方,还有许多群众冒雨等待在路边,等待着灵车到来,他们要在这里送上汤杨最后一程,将英雄的灵柩安葬在烈士陵园。
  天上的雨,一直下着,雨水和泪水流淌在人们脸上,而思念与悲伤长留在人们心上。
  汤杨,长沙县金井镇的一个普通的纪检专干、司法助理员,以他27岁的生命抒写出了自己青春的华章。
  “山脚下还有人,你们先走!”
  2009年元宵节刚过,尚是春寒料峭时节,长沙却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气温高达30度。天干物燥,森林火险成为早春最大的隐患。
  2月11日下午,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新沙村一村民烧田埂备春耕,突然引发山火,火势借着风势点着了整个高家冲山。山冲里60多栋房屋、200多村民和数万亩林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金井镇机关干部、邻近村组的干部群众以及专业救火队伍三四百人迅速赶赴火灾现场。
  金井镇的纪检专干汤杨冲在救火队伍的最前列。
  此时,汤杨刚从村里组织春耕生产回来,连日的劳累加上感冒,已经疲惫不堪。正想好好休息一下,水还没来得及喝一口,突然听到救火声,一切疲劳都忘到脑后,他急忙换上迷彩服,带着救火队伍直奔火灾现场。到达现场之前,汤杨特地从身上摸出三个空弹壳,分别塞给同事周斌和傅木林,让他们当做口哨以在紧急时刻联络用。
  汤杨曾经在驻港部队服过役,参加过二十多次救火行动。但到了火灾现场,凶猛的火势还是让他大为震惊。山间狂风大作,火舌伸出数十米高,从山下疯狂往山上窜。救火人员立刻兵分三路,开辟隔离带。汤杨让老支书胡安泉带着一拨人从上往下砍,自己则主动带人到最危险的下方,从下往上砍出隔离带。
  下午5点左右,隔离带眼看就要完成。此时,火势越来越猛,火舌像几十丈高的魔鬼,在空中狂舞,黑烟铺天盖地。突然,一阵狂风刮过,20多米高的火舌呼地窜过隔离带,救火群众眼看就要被熊熊烈火包围。现场指挥人员马上命令所有救火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已撤到安全区的汤杨忽然发现由周斌带队的第三组救火队员在山坳背面,因山风加上噼里啪啦的火声,无法听到撤退哨声。此时,风更大了,大火更猛烈地向山坳卷去,10余名干部群众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汤杨一看不妙,扭头就向山坳里跑去。
  “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胡安泉焦急地对汤杨大喊。“山脚下还有人,你们先走!”汤杨回了老胡一句后,然后用力吹着弹壳改成的口哨,急速向山下奔去。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几秒钟后,一条高达十多米的火龙扑到汤杨身后,将他整个人吞没了……
  听到哨声的人们都安全转移,所有队员全部获救,然而年轻的汤杨却壮烈牺牲,把英灵长留在了这片他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的莽莽青山。
  这一天,距他27岁生日只有13天。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誓言”
  记者来到汤杨生前工作的地方———金井镇政府。
  办公楼公告栏上,依然贴着汤杨的工作照,照片上的他依旧笑容灿烂,但追忆起汤杨的故事,在场的同事和村民都几度泣不成声。
  “汤杨的工作任务很重,除了纪检专干,还是综治办副主任、司法助理员、武装干事,管的事都很复杂。”金井镇副镇长陶自立说,“但他从没怨言,样样事情干得好。”
  2008年4月,汤杨被安排为镇里的纪检专干。汤杨每天总要接待一些上访的村民群众。接访是磨练耐心的场所,尤其是对一些盲目纠缠的“缠访户”。王梓园村的罗大爷是镇里的“老上访”,为了三个儿子划分责任田的事情,来镇里已经不下十多次了,其实责任田早已经按照政策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无异议,可是由于他太偏爱其中一个,始终坚持要按他的意图给三个儿子重新划分责任田。他性子倔,隔不了几天就来上访。面对“难缠”的罗大爷,汤杨从未表现出厌烦情绪,每次都热情接待,进门一张笑脸,递上一杯热茶,然后是不厌其烦地倾听那些喋喋不休的重复话,再耐心细致地解释,有时还请老人到街上的饭店吃饭,最后还用私车将老人送回家。一次,天气寒冷,看到老人棉衣单薄,汤杨掏出自己的200元钱塞到老人手中。镇纪委书记黄凯明说:“他是在用自己的真心去对待上访群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许是被汤杨的真诚感动了,罗大爷再也没有到镇里去发过牢骚,提起汤杨,总是竖起大拇指。
  面对违纪违法现象,汤杨忠实履行自己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调查、谈话、取证,每一步都做到周密细致、精准到位,他经常这样对同事说:“处分一个人不是小事,所以查案子一定要百分百准确。”
  2008年5月,长沙县财政监督局和金井财政所在对金井水管站实施财政监督综合检查中,发现该单位对一笔5万元“以工代赈”的资金使用不合理,镇纪委立即立案调查,汤杨正是这个案子的主办人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四处奔波,调查取证,案件的大致轮廓逐渐清晰,观佳小学老师杨某、金井水管站原站长周某在该项资金的使用和保管上存在违纪问题,但是一些细节问题关系到整个案子的定性:究竟是贪污公款还是违反财经纪律,关系到对当事人的处分程度。“一定要找到学校财务人员”,汤杨确定了下一步的计划。因为这个财务人员家在县城星沙,为了找到他,汤杨和同事一起四次赶赴星沙,找会计谈话,查银行账户,终于把案子的每个细节都落实清楚:2007年2月,周某将一笔5万元性质为“以工代赈”专项资金,不按要求拨到观佳村,而是擅自将资金拨至金井镇中心小学。杨某在镇中心小学领取该笔资金中的4万元现金后,未使用、也未存入个人账户,而是一直将钱用报纸包好放在自家衣柜中,直到2008年才向学校领导说明情况,将钱交给校财务。最终周某、杨某受到了严肃的党纪处分。
  2008年4月以来,经汤杨办理的群众来信来访举报有13件,参与查处的案件有3起,处理违纪违法案件3起,做到了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他经手的每一个案子都办成了铁案,被处分对象都心服口服。
  蒲塘村是金井镇最偏远的村,与平江搭界,是在市里挂了号的贫困村,也是汤杨的联系点,可如今,那个年轻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了。提起汤杨,村支部书记杨迪志声音哽咽。“现在我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子,耳边总是响着他对我的嘱咐。”村里农网改造、道路硬化、国土整理的工程总造价将近500多万,从项目的招投标、资金使用的监管,到工程质量的把关,汤杨事必躬亲,作为村级工程建设监督小组的成员,时刻不忘“廉政经”。一条条硬化路上留下汤杨的无数足印,一个个施工现场洒下了他无数汗水。“我记得他讲得最多一句话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组织负责’”杨迪志回忆说。有一次,在大坝子路段道路硬化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出现了裂缝,汤杨发现后,立即找来县质监站的同志,责成施工单位增加路面覆盖物,进行整改。“我们修的路要让村民脚上踏实,心里踏实!”
  九溪原村的支部书记李国厚与记者聊起汤杨的较真劲时,眼圈红了:“我和他平时是很好的朋友,但他在工作上很较真,从不徇私情,帮我们制定村干部工资的发放标准,经常查看村里账目,并纳入审计,帮助和督促我们整改问题,可以说是个‘诤友’。”
    “要做一个有内涵的人,负责任的人,关心周围的人”
  “他是个热心肠。”
  “老百姓的事,他看得很重!”
  这是金井老百姓对他的朴实评价。得知汤杨不幸牺牲,许多村民群众扼腕叹息,甚至失声痛哭,凡是接触过他的群众,都喜欢这个乐于助人、满身阳光的青年。
  2008年2月1日,天寒地冻,观佳村村民丁四辉的老父亲与一些村民冒着严寒给汤杨送来了锦旗,表达了他们对汤杨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丁四辉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上有年届八旬的父母,还有一个弱智的哥哥。因为贫穷,兄弟俩没有成家。2007年上半年,丁四辉决定跟随同乡出外打工,不幸发生施工事故,被断裂的电杆砸中,丁四辉受重伤瘫痪,被送回了家乡。由于事情牵涉到方方面面,丁四辉又说不清具体情况,昂贵的医药费没有着落,一家人顿时陷入困境。汤杨得知情况后,下决心要为丁四辉讨回公道,尽管过程艰难,但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汤杨不断奔波、努力。他想方设法找到相关证人,打消他们的顾虑,掌握了事件的真实情况,一方面在长沙县法院对有关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与广东省法律援助中心取得联系,收集到了重要的书面证据资料。通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终于促成几方和解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丁四辉获得了16万元的赔偿金,汤杨用一腔热忱为处于弱势的农民工争取到了救命钱。
  “汤杨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小王对汤杨的感激永生不忘。小王曾经被判入狱,刑满释放后,生活没有着落,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汤杨为帮助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多次找她深入谈心,并为她多方联系工作单位,亲自上门作单位领导的思想工作,最终,有一家单位接收了小王。如今的小王已经担任车间主管,并恋爱成家,她决心要像汤杨那样做一个关心别人,乐于奉献的人。
  记者在蒲塘村采访时,看到一个大约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孩,总是站在村口张望,似乎在等待什么人。知情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小女孩叫小玲,是个孤儿,母亲精神失常过世了,父亲不知去向,小玲跟着神志不清的外公艰难度日。汤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四处联系,帮小玲争取到了爱心助学金。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到学校了解小玲的学习情况,跟她谈心,鼓励她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小玲家里有什么困难,汤杨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解决。“汤杨真是有一颗菩萨心肠!”村民说。每次去村里,汤杨都会给小玲带些小礼物,有时是几件衣服,有时是一颗糖、一本书,小玲亲切地称他为“汤叔叔”。如今小玲还不知道,一场山火,天人永隔,她的汤叔叔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再也不能来看她了……
  “他把照顾别人当成乐趣。”金井镇政府干部文越说,汤杨的热心、爱心、耐心总是在不经意的小事中流露出来,他把私车作免费“公交车”,凌晨送急病的同事去医院;在金井镇工作的两年多时间,他义务献血四次,救灾、资助困难户捐款3000多元。汤杨牺牲那天,当他的遗体从山上抬下来时,沿路的村民在路旁点燃了鞭炮,用这种古老的习俗送别他们心中的好干部、好青年。
    “只要走出小我,全力以赴,生命自然会发光发亮。”
  曾有人认为,“80后”这一代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因为他们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成长在张扬自我的时代。甚至有人把“80后”说成是“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自私的一代”。然而,汤杨,却以自己的言行为“80后”这一代人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27岁的汤杨,在生死抉择的关头,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这到底是偶然的冲动之举,还是一种信念的指引?通过走访汤杨生前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查阅他的日记,我们深深感到,从小到大,他始终充满着对他人的爱心,对生活的热情,对自我的严格,对事业的忠诚。
  有了爱心,就会奉献;有了忠诚,就会勇敢。
  1982年2月汤杨出生在长沙县一个小镇,附近是杨开慧烈士的家乡。他在开慧小学读了四年级,杨开慧烈士的事迹成了他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种子。中学时代,他连续担任班干部、课代表,学习上他积极帮助同学,生活中也尽量带给人们欢乐。他喜欢拉二胡,他用这种方式把快乐、激情带给身边所有的人。
  1999年7月高考,为了能当上一名为人民保平安的警察,他考上了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期间,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每年都是三好学生”。在这里,他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由来已久,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执着与崇高的信念。从小我就认为只有共产党员才是最受尊重的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英烈为了保卫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在和平建设时期有着像焦裕禄、孔繁森等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因此,我强烈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大学毕业时他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这三年,他年年都获奖学金,并两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他在诗中写道:  
  人生虽有无奈,生命都应前进
  就算有再多的挫折、无奈
  时间的巨轮仍旧不断向前
  千万别告诉自己,此生什么都不求,只愿平安健康
  只要走出小我,全力以赴
  生命自然会发光发亮
  
  “只要走出小我,全力以赴,生命自然会发光发亮”。这闪亮的诗句,不仅仅是一个“80后”青年走出自我小圈子的宣言,更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立志奉献的最好证明。
  大学毕业后,他没能穿上警服,但却穿上了军装。他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一名驻港部队战士。两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他坚毅的性格。他在日记中写道:“部队的生活是艰辛的,但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这时我才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单单是生活过得如何舒服,日子过得怎样富裕。实现自己的理想,凭着自己的力量给社会创造价值,服务人民才能真正实现一个人的价值。”
  一起在驻港部队服役的战友张磊回忆说,刚去的3个月里每天都很累,早上6点要起床跑5公里,然后出操列队,一直到晚上10点多才能休息。严格的训练让他们都疲惫不堪,一身酸痛。可是汤杨总是乐呵呵的,总能给人带来快乐。因为表现好,新兵集训后汤杨就被调去担当首长警务员,在服役期间,汤杨多次获优秀士兵称号。部队严格而艰苦的生活经历使他坚定了政治信念,养成了严格的工作作风。
  从部队复员后,汤杨被招聘到长沙县城管局。在这里干了一年后,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于2006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上了公务员,被分配到金井镇政府工作。汤杨又给自己定下目标:“当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他家住县城星沙,离工作单位金井镇有50多公里,考虑离家远,为了方便,父母给他买了一台吉利小车,但他还是坚持星期一至星期五住在镇上,每个星期天下午准时赶回单位。每天他都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把办公室和办公区公共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金井镇副镇长陶自立告诉记者说:“汤杨的工作任务很重,但他从来就没有任何怨言,件件事都抢着干,而且干得很好。来金井镇工作两年多时间,每次应急行动,他都抢着打头阵,扑救山火,不知有多少次了,每次都是风风火火地去,有惊无险地回来,这一次他却回不来了……”陶自立说起汤杨时忍不住泪流不止。汤杨不喝酒、不打牌、不进酒吧,很少去歌厅。他爱学习,两年来学习笔记就做了4大本。汤杨在他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我目前的状况是:工作是生活的全部,每天要做的事太多,去做的事太少了。我整天是工作,生活中的乐趣主要来源于此。”
  汤杨是独生子,母亲是退休教师,父亲是公务员,家境并不差。“我这个儿子可不是娇养大的。生活要艰苦朴素,从小就是这么教育他的。”父亲汤文芝说,“汤杨没事的时候经常拉二胡,最喜欢的曲子是‘赛马’,崇尚那种奔腾的感觉,可惜他再也没法奔腾了……”说到这里,老人已经泣不成声。
  汤杨的女友小雷说,汤杨在街上碰到乞丐和残疾人,总会给点钱帮助他们,可对自己却非常节俭。她从衣柜里找出一条汤杨穿过的帆布裤子,屁股上打了一块显眼的补丁。“他穿的衣服都是几十元钱一件,很少有上百元的。有时想给他买好一点的衣服,他总说款式不对,要不就是颜色不喜欢。但在街上碰到乞丐什么的,他总是很大方……”汤杨和小雷年前就商定,准备今年5月结婚,他的突然离去,让小雷怎么也无法接受!2月14日,往年甜蜜的情人节,如今这对情人已是阴阳两隔,一枝孤独的玫瑰留在了天国。
  汤杨牺牲后,社会各界都对这位青年英雄表现出崇高的敬意。2月13日,湖南省政府批准汤杨为“革命烈士”,为他追记一等功,长沙县委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2月17日,湖南省纪委监察厅、省司法厅分别向全省发出通知,要求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司法行政干警向汤杨同志学习。
  汤杨走了,但亲人们忘不了他,金井的群众忘不了他。他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记者 郑亚邦 通讯员 卿 苗 高耀辉 甘 艳)
  
短    评:
 
践行宗旨 走向崇高
王新民
 
  如一颗流星,汤杨燃烧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把全部的光和热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和人民。
  汤杨走了,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铮铮誓言。
  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英雄的壮举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执着与崇高的信念,是与他平时坚定的党性修养、一贯的优良作风分不开的。他不仅是一位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为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献出年轻宝贵生命的扑火英雄,更是一位在平时工作中忠于职责、克己奉公、不畏艰难、表现优秀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使命意味着奉献,特殊就需要做出牺牲。”“只要走出小我,全力以赴,生命自然会发光发亮。”汤杨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名优秀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高尚的精神境界。
  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都应向汤杨同志学习,学习他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勤于学习、提高本领、奋发进取的拼搏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情倾百姓、为民解忧、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反腐倡廉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